0%

关于

余向无斗才,胸匮韬略,徒增岁齿。盖感先人上下求索,耽道守中,终有幡悟。故迁弃异端,尽心营职,日夜思竭。
余之孔见,既以觉性之受于外物,则竟将所逝,而其予夺之理非吾之所能窥察。盖念此须臾之悲,安忍空耗光阴乎。余暂得目力泛游书海,赊寄听觉遍闻世音,燃觉性之烁光于宇宙无垠之暗,辨相析理,浇灌忠义。寂灭现前,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。故虽布衣蔬食,避迹山居,偶有妙理贯于心肝,便忘身无我,乐而不厌,非以稻粱而谋,要于自适而已。
尝游于厦大,偶有暇惬,步趋南普陀寺内,见一书作笔法轻逸,洒脱不拘,是以拍照为念。暇日回思,颇有所启:治学之妙行不亦当无住乎?是以余作文横涂纵抹,弛纲乱法,纰误百出,聊以自适耳,望读者细甄海涵。

私以为,薛定谔的这段话是对这四个字最好的注解:

“…我们的先辈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普遍性的知识的孜孜追求,而今吾辈继承了这一渴望。人类最高学府所用的字眼(“大学”university,和“普遍性”universality同词根)让我认定,从古至今,唯有普遍性才是真正的完美…”

妙行无住

...